OA办公系统 数字化校园系统 信息公开 校友服务 邮件系统 加入收藏

【学习强国】工作室建设经验展示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志愿同行”工作室

作者: 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2-08-27点击数:

一、工作室负责人简介

樊有镇,工作室负责人,男,1988年10月出生,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辅导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特聘研究员,三级心理咨询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等。

本人大学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先后在广州、济南等地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硕士毕业后,自2017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目前在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担任辅导员,负责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资助工作以及征兵等工作,已担任两届学生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超过800人。个人获得过省市校等多种荣誉,所带学生团队获得国家及省市校等多种荣誉,团队最高奖项为2019年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优秀团队、个人为湖北省三下乡优秀个人奖励。主持省市校等四个课题,公开发表四篇论文。

马容莉,工作室助理负责人,女,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辅导员,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等。担任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公开发表三篇论文。

二、工作室简介和定位

工作室在2018年开始培育,2021年正式被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评选为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为目标,以志愿服务为突破口,通过主动开展志愿服务,号召他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增强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志愿同行”工作室,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依托辅导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和“晨曦公益”学生志愿者团队组成工作室的力量。管理团队,成员包括工商管理学院书记、院长以及所有辅导员组成,对工作室的发展起到智力支持以及指导作用。团队助理负责人马容莉,是学工办副主任,协助工作室负责人管理团队和开展活动。“晨曦公益”团队是由学院志愿者协会发展而来,团队自2018年暑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至今已连续开展四年关爱活动,团队在民政局注册了公益机构,进而把服务扩展到学校周边社区。目前团队一直在开展深入山区和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

工作室以实践育人为主要目标,开展以志愿服务为主的社会实践服务。通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实践为第二课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

三、工作室的建设内容、建设成效和建设经验

(一)主要内容:

1.团队使命。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建立校社互动模式;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引领高校志愿者。工作室的战略方向,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让大学生主动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在关爱弱势群体的服务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助人自助。工作室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通过开始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践育人的方式,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活动建设。

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以山区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室自2018年暑假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教育、学业帮扶、兴趣培养、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活动,到目前连续开展四年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参与上百人次,服务留守儿童超过八千人次。在学校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在“六一儿童节”和“国际志愿者日”实现留守儿童“微心愿”的筑梦行动,累计实现留守儿童心愿超过两百个。

社区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承接社区服务,进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承接6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到小区业委会选举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先后开展了6期社区读书会,讨论商业与慈善、创新与创业帮助与指导妇女就业创业。“晨曦公益”服务团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工作室依托注册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晨曦创新公益发展工作室”民办非企业,开展各种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造社会价值,承接公益项目,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

4.公益助学。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很多贫困的学生,有在校大学生,也有贫困中小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工作室开展公益助学行动。寻找社会资助贫困生的公益资源,承接基金会在武汉的项目服务点,进行精准帮扶,以小额资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学生解决部分生活与学习问题。用公益和爱心帮助困难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带动一个学生到带动另一个学生,进而让他们不断去奉献他人,实现工作室“志愿同行”的目标。

5.项目研究。以实践育人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与学生管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工作相结合,并依托公益创业这一时代命题,深入研究在校大学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目的,研究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成效,参加志愿服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将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化,进而总结一套建设惊险进行推广。

(二)建设成效:

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得到了提升。工作室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青年团员教育和思想转化,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地把个人抱负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此,工作室开展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主题教育,学生们用无私奉献的意识指导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做好每一次活动做起,深入山区和社区,崇尚服务和奉献的美德,自觉为社会服务。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服务和奉献的意义,同时要紧密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情况,把握服务和奉献的意义。

扎根山区和社区。先后开展了6期社区读书会,讨论商业与慈善、创新与创业帮助与指导妇女就业创业。引领高校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将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承接学校周边6个社区的项目,包括业委会选举工作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协调业主和物业矛盾、开展具有特色的小区活动,投入志愿服务400多人次,居民参与度达到70%。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服务农村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实践,实地调研,自2018年起连续4年暑假期间前往山区,以安全教育、学业帮扶、兴趣培养、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关爱留志愿服务活动,投入志愿者上百人次,服务1800多人次留守儿童。开展捐赠活动实现留守儿童微心愿,积极申报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项目,获得上万元物资经费支持。

师生获奖多,初见成效。团队到目前获得的奖项有团中央权益部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优秀团队、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2019年“七彩假期”优秀团队、2019年湖北团省委“三下乡”优秀团队、湖北省2020年“挑战杯”铜奖、2020年学校“互联网+”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工作室成员获得的个人奖项有,2019年湖北团省委“三下乡”优秀个人、2018年学校优秀党员等。

学生实践形成了科研成果。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已经成功立项学校、团省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湖北省教育厅等部门的课题,发表了四篇相关论文。公益创业的实践,为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科研过程也能够为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两者相辅相成。

获得了多角度的宣传。连续多年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媒体效应。在中青校园媒体上发布了12篇新闻。同时,积极获得学校官方媒体的支持,学校官网已经发步了关于工作室实践活动的13篇新闻。中国教育在线也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进行了报道。

(三)建设经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下的学科交叉。辅导员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但是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是在多个学科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工作室负责人的学科背景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帮助他人走出困境,最终实现受助对象的自助。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做人的学科,与社会工作有相同之处,这也是两者能结合开展工作的基础。工作室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实践上,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工作。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室的成立,得益于前期开展的实践服务,并由此建立的实践基地获得的成绩,以及在前期开展实践中获得的科研项目。工作室成立前,自2018年就已开展高校志愿服务,在湖北山区建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以此开展长期志愿服务。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开展校内实现留守儿童“微心愿”主题活动。以学校周边社区为平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社区解决问题。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工作室的建设提供了夯实的基础,前期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支持网络。工作室的建成,是团队在长期努力下,吸纳各种资源,建设自身的支持网络,完善支持系统。首先是得到领导的支持,学院分管学工的领导支持工作室前期工作开展,会在基础工作层面顺利开展工作,特别是学工直属领导,如果支持建设工作室的相关工作,可以减少工作阻力。学校领导支持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可以为工作室的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以及指导建议。此外,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均是支持网络的人员,他们的支持极大地实现了活动落地。公益机构,在链接工作室资源中起到绝对作用,通过公益机构,工作室寻找到了帮扶弱势群体的资金以及物质等方面的资助。

树立品牌意识,凝聚学生。工作室打造“晨曦公益”品牌,“晨曦”是指早上太阳的曙光,寓意着公益事业就像早上的阳光,给予人们光明与希望。创办工作室的学生,正是带着这种希望,打造“晨曦公益”这一品牌。品牌的建立,可以提升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的成效。在品牌意识的影响下,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参与社区选举以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时,均能以服务他人,让居民满意的意识参与活动,极大程度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四、工作室建设的创新点

高校志愿者组织社会化。高校志愿者组织社会化,是指高校志愿者组织经过培育,具有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的能力,并在民政部门注册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社会组织。在社会化后,高校志愿者组织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会留住一些骨干力量成为该组织的核心力量,成为组织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化的高校志愿者组织可以弥补社区志愿服务的不足,通过互补来满足居民新的需求。高校志愿者组织社会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促进了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联动。

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联动。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联合行动,发动高校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通过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互补,最终实现受助对象的利益,满足社会的需求。工作室开展研究,探寻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联动参与社区事务及社区治理的过程以及参与的路径,寻找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和治理新的方式和方法,了解高校志愿者组织在参与社区事务和治理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探索高校志愿者组织社会化后介入社区志愿服务的策略。

社会工作协同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助人自助为理念,服务开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能够引领志愿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社会工作在方式方法上有其独特价值,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手法,将这些工作手法运用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可以实现两者的荣混贯通,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的手法,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在价值理念和社会追求上一致,两者协同工作有价值基础,社会工作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能够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升级,帮助社区助人自助,实现社区环境的和谐。

五、工作室建设的下一步方向和目标

实践育人形成高层次成果。继续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在城乡多个地方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形成校社地三方共建志愿服务的模式,学校与地方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探索多方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势。实践育人出成果,争取在个人层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团队和项目方面,争取获得国家以上奖励。实践育人对科学研究形成强有力支持,以实践育人为申报主题,争取获得省级以上课题。

高校公益组织在社会化上形成经验。工作室以志愿服务为契合点开展实践育人,在开展建设中,初步形成了青年志愿协会这一公益组织的社会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开展高校学生公益组织的社会化工作,承接更多的社会公益服务与活动,发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扶弱助困的社会效益。

促进公益创业有成效。自创办民办非企业以来,开始了公益创业的实践,至今取得的成绩也仅仅是在学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未获得省级及以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成绩。下一步的目标,借助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助力公益创业,在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突破。同时,争取民政部门、共青团以及基金会等部门的公益创投项目,争取立项公益创投项目。此外,与爱心企业进行对接,形成公益创业与商业互动的模式,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272309977932764053

责任编辑:毕小艳